揭秘昌化田黄鸡血石的神秘魅力: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

发表时间: 2023-07-18 19:30

摘要:

曾在《考证田黄石与田白石-北宋田黄石鱼化龙与田白石佛造像》一文中,阐述了寿山田黄石的相关知识和学术观点。那么,昌化田黄、昌化田黄鸡血石又是怎样的呢?虽然已经有了相关文献,可毕竟实物鲜见、示例太少、难以“对号入座”,致使今人仍是在云里雾里、不明所以。

本文,谨以《考证昌化田黄鸡血石之妙-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著论剖析“昌化田黄鸡血石之妙”,利于学习、研究和鉴赏。

亦即,…高度概括就是“粗”。

作者: 张涛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

高13.5cm重266.6g


序言


曾在《考证田黄石与田白石-北宋田黄石鱼化龙与田白石佛造像》一文中,阐述了寿山田黄石的相关知识和学术观点。那么,昌化田黄、昌化田黄鸡血石又是怎样的呢?虽然已经有了相关文献,可毕竟实物鲜见、示例太少、难以“对号入座”,致使今人仍是在云里雾里、不明所以。

本文,谨以《考证昌化田黄鸡血石之妙-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著论剖析“昌化田黄鸡血石之妙”,利于学习、研究和鉴赏。

亦即,…高度概括就是“粗”。


第一章 相关知识与学术观点


一、寿山田黄石


1、田黄石,简称“田黄”。产于福州市寿山乡“寿山溪”两旁之水稻田之下两米深的沙层里。只因多呈黄色,又于:


A、西周时期,周文王(公元前1152-1056年)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公元前?-1043年)姬发的弟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儒学先驱、周公旦所著,又多经后代充实完善,至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著《汉书》首见:

*、《周礼·春秋·大宗伯》:“以玉作六器,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周礼·考工记》:“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

又,《说文解字》:“黄,地之色也。”


B、我国第一部记述典章制度的通史、成书于唐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唐朝杜佑(公元735-812年)撰《通典》注云:“黄者中和美色,黄承天德,最盛淳美,故以尊色为谥也。”


C、明清时期:

*、《明史·舆服制》,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规定:“官吏衣服、帐幔,不许用玄、黄、紫三色。”英宗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再度重申禁令,将黄色服装的禁止范围扩大至皇族以外所有所及。

*、《明英宗实录》,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十二月甲戌(日):“禁江西饶州府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等器。命都察院榜谕其处,有敢仍冒前禁者,首犯凌迟处死,籍其家资,丁男充军边卫,知而不以告者连坐”。

*、清代承袭明代旧制,更加具体、严格,有过之而无不及。


由上述可知:

*、黄色,象征着大地,“黄承天德,最盛淳美。”

*、黄色,在封建王朝、尤以明清时期,是皇权的象征、为皇家专属使用权利,至尊至极。


故而,以黄色最具象征意义、亦即最为至尊至极而受宠而得名。


2、田黄石,是寿山石历经大自然的迁移,而又在沧桑岁月之后于特定的水分、土壤、温度环境条件之下,衍生出来的一个独特的珍品。

A、狭义,是指“田坑石”;广义,是指其化学成分与之相同的主要用于印章石石材的统称。

B、之所以成为不同色调的黄色,主要还是原石历经沧桑、经久“水”“田”之中的铁元素“沁蚀”所致。


3、田黄石,是寿山石系中的瑰宝,明清以来被称为“万石中之王”“印石之王”“帝石”。 并且,成为清朝祭祀敬神行礼专用的国石。

(1)、硬度2.5,密度2.65-2.90。

(2)、肌理,致密、细腻、凝重、温润、光洁。表面,多为柔润的或油脂光泽、或蜡状光泽。

(3)、明显特征:

A、肌理有或明或暗的萝卜丝纹。亦即,犹如萝卜纵向剖面的纤维纹理、也很像丝瓜瓤的样子。

B、自然裸石表面通常裹有杂色石皮,间有红色格纹。亦即,“沁蚀”红色自然石纹。此,为田黄石所独有的外观特征,故有“无纹不成田”、“无皮不成田”、“无格不成田”之说。其实,“纹”、“皮”、“格”,都是石之弊端,当然还是要取以纯净为好、为贵。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 北宋田黄石鱼化龙特写照一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 北宋田黄石鱼化龙特写照二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 北宋田黄石鱼化龙特写照三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 北宋田白石佛造像正面特写照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 北宋田白石佛造像背面特写照


二、昌化田黄、昌化田黄鸡血石


1、昌化田黄


(1)发现与发展脉络

A、360百科介绍:“据史料记载,昌化田黄石的个别发现始于清代,上海历史博物馆曾征集到清光绪书画家张辛篆刻的昌化田黄石章。”

B、上世纪80年代以后,渐渐才被认知。

C、上世纪90年代后期形成了较大的采挖规模。一时间,新生“昌化田黄石”与旧有“昌化鸡血石”被视为一样名贵,而迅速掀起了一股“掘黄热”。与此同时,一些埋藏在泥沙之下已形成田黄质地的鸡血石也有出现。采挖的范围已经由昌化石矿洞,发展至水田、湿地、溪涧。由此,昌化田黄、昌化田黄鸡血石开始闻名于世。


(2)特征与寿山田黄石之比较

A、两厢基本一致。

B、最大的区别在于:

*、寿山田黄石,肌理极为细腻。亦即,突出一个“细”字,高度概括就是“细”。

主要是,其含有珍珠石或称珍珠陶土,处于“湿境”、如水田,多卵状。

另,绝无寿山田黄鸡血石。

*、昌化田黄石,肌理明显粗犷。亦即,突出一个“粗”字,高度概括就是“粗”。

主要是,其含有明矾石,处于“干境”、如梯田,多棱角。

另,存在昌化田黄鸡血石。


2、昌化田黄鸡血石


(1)昌化鸡血石


A、创修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成书,同年刊行;又于清乾隆(公元1711-1799年)年间再修《浙江通志》记载:“昌化县产图章石,红点若朱砂,亦有青紫如玳瑁,良可爱玩,近则罕得矣。”

B、昌化鸡血石,具有鸡血般鲜红的色彩和玉石般美妙的品质。明代时,昌化鸡血石的工艺品已经成为了皇宫和英国博物馆的珍爱藏品。

C、昌化鸡血石,硬度 2-3 ,密度 2.66-2.90 。

*、之所以成为不同色调的红色,主要还是在约一亿年前形成时,有朱砂、或称辰砂、亦即硫化汞渗入其中,而形成或这样或那样形状的红色色斑。

*、明清以来,被视为“印石三宝”-寿山田黄石、昌化鸡血石、青田冻石-之一,之后又有发现巴林石和巴林鸡血石暂不详述。以及,“印石皇后”

D、昌化鸡血石,评判品质:

*、首先要看“血”的红色,以其鲜、凝、厚为佳。鲜者,红如淋漓鲜血;凝者,聚而不散;厚者,渐有层次、深入于石层之中。红色斑纹,以其美者、或以其象形富有美好含义者更好。红色斑纹,以其大者、或以其趋向满布者更好。

*、其次要看“血”生之于“背景”的地质肌理,也就是要看鲜红色的硫化汞结晶在什么样的石头之中。鸡血石的地质肌理,当以纯净、细腻、凝重、油润、光洁、尽量趋于透明、没有杂质杂色、能与“血”之鲜红色彩相互匹配超然表现者,为贵。


(2)昌化田黄鸡血石


昌化田黄石、昌化鸡血石,在昌化石之中分别已经是非常难得,而合二为一的昌化田黄鸡血石则更是天地造化、稀世奇珍。


三、“壬子八月”“张氏山谷”


1、“壬子八月”


本文认为:

应该是公元1912年,亦即民国元年。农历壬子年(鼠年),其中,1月1日-2月17日、为农历辛亥年(猪年);2月18日-12月31日、为农历壬子年(鼠年)。亦即,“壬子八月”,为公元1912年10月,也为辛亥革命成功建立中华民国一周年纪念日。


2、“张氏山谷”


本文认为:

应该是张竞生(公元1888-1970年)、暂离政坛、赴法留学、纪念之意。

公元1912年10月,临时政府“稽勋局”,遣送张竞生、谭熙鸿、杨铨、任鸿隽、宋子文等25人,分别赴英、法、美、德、日五国留学。

其中,身为陈济棠、陈铭枢等清朝黄埔陆军小学第二期同学的张竞生,于1909年在陆小读书期间,经地下革命党人赵声(字百先)介绍前往新加坡拜见孙中山先生,滞留月余,受孙中山先生教导,后决定回国北上参加革命活动。

《民国大事日志》关于张竞生:

*、1912年12月10日到达法国,在巴黎大学就读。3年后,即1915年取得文学学士学位。

*、1916年至1919年,在法国里昂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20年春学成归国,1920年冬至1921年夏,任金山中学代理校长。

*、1921年10月至1926年,接受北大校长蔡元培的聘请任北大哲学教授,专门开设性心理和爱情问题讲座。

*、1923年5月,北大国学门成立“风俗调查会”,张被推举为主席。

*、1927年下半年至1928年张竞生博士到达上海,担任上海开明书店总编辑,之后开办“美的书店”。

*、1928年到1933年再度赴法从事学术研究。

*、1933年至1937年,受陈济棠之邀任广东省实业督办,兼《广东经济建设》主编,广州《群声报》编辑。

*、1937年至1949年初,这是国运艰危的抗日战争时期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在这时期,张竞生显示出高风亮节,大义凛然,忠贞报国,同仇敌忾,与人民共患难,与志士共同奋斗的高贵品质。

*、1950年新中国成立,出任饶平县生产救灾委员会主任,第一届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特邀代表。

*、1953年调广东省“文史研究馆”任馆员。

*、1960年体谅暂时经济困难,自愿申请回饶平,为省文史馆驻外馆员。

*、1969年作为“战疏”对象遣送饶平樟溪区厂埔时,高龄有病,深夜读书与世长辞,终年82岁。”

说明:《民国大事日志》,属于台湾所撰史料,所以本文对“国民党要员”、“红卫兵”等等敏感词语与相关内容略作删节。


注:

*、鲁迅、林语堂、陈平原等等,对张竞生都有过极为深刻地评说。此处,不作详论。

*、是否会是公元1852年、以至更早某一壬子之年?或者,是否会是公元1972年、以至以后…?以综合信息分析判断:不会与其它壬子之年有任何关系。此处,不作详论。


第二章 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

高13.5cm重266.6g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天地造化、人为意蕴、稀世奇珍。特征:


一、尺寸与透明度


高,13.5厘米。重,266.6克。半透明。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局部特写照一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局部特写照二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局部特写照三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局部特写照四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局部特写照五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局部特写照六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局部特写照七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局部特写照八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局部特写照九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局部特写照十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局部特写照十一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局部特写照十二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局部特写照十三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局部特写照十四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局部特写照十五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局部特写照十六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局部特写照十七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局部特写照十八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局部特写照十九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局部特写照二十


二、形制与工艺


1、方章。

2、正方印面,边长约3厘米。

3、四面未做抛光,侧视显现有使用较大圆盘工具切割、打磨的陈旧痕迹,呈蜡状光泽。

4、四面边棱磨圆、并且均有抛光,显现细腻,呈油润光泽。

5、拱顶,有失规范对称、表面起伏不均,有抛光,呈油润光泽。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印文特写照一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印文特写照二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印文特写照三


三、红斑以及分布和象形意蕴


1、六面皆有红斑,以团块与斑点形状混合分布,或大或小、或多或少,鲜红如血、醒目惊人、深入肌理,又有如顽强冲破石层之禁锢而从石中渗出。

2、顶部,有一“心形”团块红斑、也似甲骨金文中的“示”字,又于“示”之中心反向浅刻一个甲骨文“示”字。

《説文解字》:

“示,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示,神事也。凡示之屬皆从示。”

本文认为:

示,本义就是祭祀之台、祭祀之事,并且告知与人、示也。

如此可知,此物、此“示”,被视为祥瑞,从而借题发挥、注入了祈求福祉的意蕴。

3、四面、以及折角处,共有四个较大、明显的不规则随形团块红斑,以其形状和分布的四面展开来看就是一个很大的极为标准的行书“心”字。亦即,结合顶部,可谓“天工巧成”,显现“鸿运当头”,附以“示”、“心”。真是天地造化、人为意蕴、稀世奇珍。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顶部特写照一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顶部特写照二


四、顶文、边款、印文


1、顶文,于红斑“示”之中心反向浅刻一个甲骨文“示”字。

2、印文的底边向上侧面有边款“壬子八月”阴文四字、凹陷之内局部仍有黑渍陈迹,并且于“子”字之下留有微小管钻钻刻较浅小圆圈记号

3、印文,篆书阳文,“张氏山谷”。字纹两侧凹陷较深、充填朱砂膏泥,大部仍有较重的粉红色陈旧固化物存留。其中,“张”字的“弓”部,别出心裁,被写为具有短发三毛的“人首”“龙体”的组合体,想必是其自喻为“人中之龙”“龙格之命”了。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边款特写照


五、刻法特殊


自寿山、昌化、青田三大印石被开启使用之后,印章刻法基本皆从原用玉石的琢磨刻法转而采用持刀刻法。然而,此章边款、印文则完全是按照传统人工制玉的工艺皆以微小管钻钻刻而成。何以如此?!是其唯有善长此法而择其长,还是一时应急而无它法可选、不得已而为之,致使“弃简就繁”、尽管确有非常奇特的艺术效果。究其确然,有待再考。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不同光线下重点特写照一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不同光线下重点特写照二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不同光线下重点特写照三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不同光线下重点特写照四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不同光线下重点特写照五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不同光线下重点特写照六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不同光线下重点特写照七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不同光线下重点特写照八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不同光线下重点特写照九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不同光线下重点特写照十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不同光线下重点特写照十一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不同光线下重点特写照十二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不同光线下重点特写照十三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不同光线下重点特写照十四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不同光线下重点特写照十五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不同光线下重点特写照十六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不同光线下重点特写照十七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不同光线下重点特写照十八


六、地质肌理


1、昌化田黄石,组织成份颗粒较大、彼此色差明显、纹理清晰可见,一改寿山田黄石之“细腻”、而为“粗犷豪放”的风格,再散布有斑斑点点的有如初流之鸡血的鲜红色点缀、颇显“妙”之“妙”哉的观感。

2、通体黄色,随着组织成份的不同而多有形异、色差,彰显鲜活、灵动。

A、形,或如圆斑圆点散布其中、或如雪糁大大小小、或如鳞片层层叠叠、或如薄云飘忽起伏、或如小钉黑点偶尔嵌入、或如“萝卜丝纹”深深浅浅。

B、色,或浅黄、或绿黄、或棕黄、或红黄、或偶有黑点,或明或暗、或大或小、或深或浅,参差错落、交相辉映、别具一格、美不胜收。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不同光线下透明度观感一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不同光线下透明度观感二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史料“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印章不同光线下透明度观感三


此物,来自天津市老城区民间。其,诸多元素表明应该是民国元年“壬子八月”、亦即公元1912年10月、张竞生在纪念辛亥革命成功一周年之时所作的遗珍,可为研究此领域文化发展史特别是-具有“鸿运当头”之“示”、“鲜红如血”之“心”,又于“壬子八月”、“张氏山谷”,并且以“人首龙身”为“弓”为“张”之文字篆书艺术自喻“人中之龙”、“龙格之命”的特性意义提供一个天地造化、人为意蕴、稀世奇珍的资料


至此,谢过有可能引用了前辈的著作知识而又无法知其姓名的人们!

同时,谢谢大家给予的各种支持、帮助和鼓励!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 创始人 张涛

2023年06月01日完稿

2023年07月18日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