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与南方的茶文化差异:老茶客揭秘四大显著特点

发表时间: 2024-02-03 10:06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这两天,是小年。

腊月二十三,北小年。

腊月二十四,南小年。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距离过年只剩一礼拜。

最后七天倒计时,正在进行中。

虽然老话里常说,过了腊八就是年。

但对现在多数人来说,真正的“忙年”是从小年这天开始的。

到了小年,上一年未完成的诸多杂事,暂时可以轻轻放下。

准备过年,成了主旋律。

小年夜,是迈入过年的一道门槛。

在此之前是漫长冬日,是辛苦奔波,是过往得失总结。

在此后则是新岁开启,是盛大节日,是春日欣欣,是对崭新一年的期盼。

不过聊到南北差异,可展开的话题有不少。

除了过小年的日子不同外,连喝茶习惯也有明显差别。

《2》

一、茶具配套不同。

以前有位旧同事,她是东北人,多年前就定居在厦门。

平时在朋友圈,经常能看到她的发文感慨。

聊饮食差异,聊天气差异,聊风俗差异。

前阵子,她分享了一段感慨。

“厦门人的喝茶也太讲究了吧,出门谈一趟生意,结果这边每家公司的招待室里都摆着一套完整的功夫茶具,各种小杯小盏摆得特别精细,活脱脱衬得咱就是粗人,以往都是用大茶碗喝惯了,突然间这么精致还真心不适应。”

“但我不理解,明明是刚泡出来的热茶,本地人都是拿起就直接喝。这不需要再晾一晾吗?倒进小茶杯就直接喝,不烫嘴吗?”

从常识看,超过60℃的热饮不宜喝,不然会烫伤口腔黏膜。

但逐次冲泡时,将沸水冲入盖碗,再快速冲出热茶。

泡出来的热茶,再分入小茶杯内。

中间已经转了好几道,茶水降温速度快。

更何况,功夫茶具里,小茶杯一般不设把手。

当你伸手拿起茶杯时,通过杯壁传达到指腹的温度,能大致预估水温。

轻轻吹一下汤面,便到了趁热喝下的时机,无需过多纠结。

不过,那位旧同事的分享,倒是茶圈实情。

北方人喝茶,直接用简单杯泡的方式居多。

论功夫茶的普及率,远不如福建、广东之类的南方喝茶大省。

《3》

二、对大容量茶具的偏好不同。

后台经常能看到类似留言。

“110毫升盖碗对北方大汉来说太小,拿着都感觉别扭。”

“130毫升以上的大容量青花盖碗有没有推荐?最好是元宝形的。”

“看了下家里的大瓷壶,容量接近600毫升,放满一整瓶矿泉水不成问题,但我不知道,用这样的大壶泡红茶,应该往里面放多少茶?”

“暖水瓶适合泡老白茶吗?”

“冬天用焖茶壶泡白茶,挺大的一壶,半天时间一家人也喝不完,隔夜后放到第二天还能继续喝吗?”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一看IP省份显示,果不其然,应了心中的猜想。

因为上面留言显示的,基本来自北方省市。

转念一想,这也在情理之中。

北方茶友喝茶,不少人追求豪爽畅快。

大壶泡茶、大碗饮茶、大口喝入。

解渴润口,好不痛快。

相比之下,南方人喝茶,更偏好容量小一些的茶器。

喝一泡明前碧螺春,搭配透亮高挑的玻璃杯。

或者,找出一把风格文雅的小宋壶浸泡,将茶水倒进玻璃小茶杯内细品。

泡岩茶与单丛,不说别的,首选是基础款白瓷盖碗,容量110毫升,实用又百搭。

再喝得精细一些,还能具体到主人杯的配置。

这可不是随便找一个茶碗就能胜任。

要根据当天喝茶心情,搭配不同的杯杯盏盏。

青花山水压手杯、雪顶郎红闻香杯、汝窑天青色高足杯、薄胎的柴烧主人杯……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好茶配好器,精致范儿的喝茶,更能愉悦心情。

《4》

三、煮茶热衷程度不同。

每年一到入冬,煮茶就会成为茶圈热门话题。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竹炉汤沸火初红,才有梅花便不同。

红泥小火炉,绿蚁新焙酒。

古风古韵的煮茶,吸引了不少茶客。

但通过这些年的观察,北方茶友对煮茶的热衷度更高。

为此,还专门和朋友闲聊讨论过。

按朋友的总结,他觉得这事一点不奇怪。

首先,南方天气没那么冷,赶上暖冬的时候,哪怕到了12月,白天气温依旧在15-20℃左右,天气不冷,也就没有围炉煮茶取暖的刚需。

其次,大壶煮茶呈现出来的茶味不够精细。

当你手上得了一款相当不错的老白茶,高山原料,日光萎凋,还存满了7年以上,香气滋味丰富。

喝茶时,首选喝法肯定是盖碗逐次冲泡,逐层去解锁茶味。

放入煮茶壶内,煮开之后直接喝,未免像吃大锅饭那样,不利于独立感受每一道的香气滋味变化。

最后,归因在喝茶差异。

北方地区,擅长用盖碗冲泡的人少,很多人一提到盖碗冲泡就担心烫手,不愿尝试。

相比之下,煮茶没什么难度,只要连茶带汤一起煮开就行。

喝习惯盖碗泡茶的人,很少再会改变习惯,顶多只是偶尔煮一次两次调剂口味。

但不擅长泡功夫茶的人,煮茶操作难度低。

一来二去,就慢慢形成了差异。

《5》

四、茶类偏好不同。

和一位北京熟人闲聊时,他提到身边人喝花茶、绿茶、红茶最多。

喝普洱与岩茶的,反倒是小众。

对比起福州人的茶叶消费偏好,差别太大了。

虽然,福州本地也产茶,还是茉莉花茶的发源地。

但近十来年,除了老一辈依伯、依姆保留喝花茶的习惯外,多数人已经转向喝岩茶与白茶。

这点从街边的茶叶店分布,可见一斑。

开车路过时,看向路旁的茶叶店与茶庄,超过七成都是以岩茶为主。

过年过节,难得有空,约朋友闲聊许久,组一场茶话会。

期间,众人亮出来的也多半是岩茶。

你有马头岩肉桂。

我有慧苑坑水仙。

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

除了北京与福州两座城的茶叶消费偏好不同外,再扩大范围也如此。

南方产茶,具有多样性,涵盖了六大茶类。

绿茶、黄茶、白茶、青茶(乌龙茶)、红茶,黑茶,不一而足。

但出于乡土情谊,不少人对家乡茶多一分私心偏好。

譬如,江浙沪一带,喜绿茶。

譬如,潮汕人喝单丛。

譬如,胡建人喝胡建茶。

包括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福鼎白茶、正山小种、漳平水仙、坦洋工夫、永春水仙等。

而北方茶友喝茶,入门阶段选择方向相对固定。

偏好传统基础的绿茶、红茶、花茶“老三样”。

《6》

翻着新年的日历,小年之后,便是立春。

立春,是新一年二十四节气的轮回起点。

而小年这个节日,有一种“盼”的美好。

年味开始浓了,春天就要近了。

家人要相聚了,一些藏在心里的祝福,也要想着说出口。

合家团聚时,闲坐在客厅里。

不论南方、北方,都可以为家人泡上一杯新年好茶。

祝来年,有盼有望。

好茶在手,茶香萦绕,万事皆安!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