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渚茶香之旅:探寻菰城千年茶都的韵味

发表时间: 2022-05-05 09:07

解码人文湖州,讲好菰城故事。

本期我们一起探寻世界茶文化发祥地之一“湖州”,这座拥有23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与“顾渚紫笋”的渊源。


湖州茶文化历史悠久

湖州是中国最早生产和利用茶叶的地区之一,有着深厚的茶文化积淀。有很多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都能证明这一点。

青瓷四系茶字罍

1990年,湖州城西弁南罗家浜村出土了东汉末至三国青瓷四系“茶”字罍,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带有“茶”字铭文的贮茶瓮。

《三国志·吴志·韦曜传》

三国发明“以茶代酒”的孙皓,长期以乌程侯的身份生活在湖州,东晋吴兴太守陆纳“以茶待客”,清雅之名传扬千古。


顾渚紫笋的前世

顾渚紫笋,又名湖州紫笋、吴兴紫笋、长兴紫笋,其清香冷韵、幽微淡远。成品茶的外形,表现为干茶色泽绿润,白毫显露,细嫩紧结,嫩叶背卷似笋壳,只有极少数早春采的嫩芽叶料加工成的成品茶才会偶见紫意。究其原因可能是树种退化或者是现代的加工工艺与唐代不同,现在的顾渚紫笋干茶普遍来说都是绿色的。

陆羽(左) 皎然(右)

陆羽在顾渚山的陡山烂石之间偶然发现了顾渚山的野生紫笋,并且在与皎然论茶时,断然承认顾渚为第一。不久之后,陆羽把两片蒸青的紫笋茶饼,寄给当朝的宰相杨绾。大历五年(770),顾渚紫笋被正式列为贡茶。

大唐贡茶院建筑群

同年,根据皇帝的诏命,在顾渚山麓建贡茶院,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皇家茶厂。其规模之大,工艺之精、修贡组织之严密,在贡茶史上也是绝无仅有。这是中华茶文化正式形成的标志,湖州因此被誉为“唐代茶都”和茶文化圣地”。

据茶史资料和唐诗记述,紫笋茶的加工,基本上按照陆羽《茶经》进行。《茶经·茶之造》曰:“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会昌元年(841年),湖州顾渚山贡茶已进入全盛时期,据嘉泰《吴兴志》《湖州府志》载:湖州“每岁进奉顾渚紫笋茶,役工三万人,累月方毕。”“会昌中(843—845)上贡湖州紫笋茶一万八千四百斤。”足见湖州当时茶事兴盛。

唐代吴兴太守张文规也曾赋诗描写宫里收到紫笋贡茶时的盛况。

湖州贡焙新茶

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

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

湖州历史文化名人园颜真卿塑像

大历八年至十二年 (773—777) 颜真卿在湖州任刺史期间出现了鼎盛一时的湖州“大历茶风”,将湖州茶文化的气象推向极致

颜真卿在湖州任刺史时邀请各路文人修撰《韵海镜源》,召集了包括皎然在内,并以颜真卿和皎然为中心的一个多达九十五人的联唱诗人群,其唱诗作品结集为《吴兴集》十卷。


顾渚紫笋的今生

顾渚紫笋前后一共经历了876年的贡茶身份,进贡最多的时候,年贡额高达18400斤,清代中后期,随着免贡,顾渚紫笋的制茶法也失传了。20世纪70年代末,政府重新试产、培育紫笋茶,此茶才得以重新扬名光大。

在紫笋茶原产地的水口乡顾渚村,家家户户都有着或大或小的紫笋茶园,紫笋茶也成为当地主人招待宾客的首选。饮一口滋味,诵一首茶诗,寻一方石刻,走一段古道,无处不在的茶文化令人流连忘返,也因此催生出顾渚村民宿、旅游产业。

截止2021年顾渚村紫笋茶总面积达6000余亩,年产优质茶叶50吨,总产值达6000万元,孵化了4家省茶叶龙头企业,注册茶叶商标12件,村民人均茶产业收入达8000元,年人均收入达4.9万元,超省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53%。

无论是从中国贡茶历史上的地位,还是从当今的现实状况看,紫笋茶的“首要”地位都是不可动摇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