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骏眉冲泡指南:如何泡出香醇清新的茶汤

发表时间: 2024-04-10 09:10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这几天,桐木高山金骏眉正在采摘。

提到金骏眉,世人皆知它的身份尊贵。

出身不俗,来自桐木自然保护区。

原料不凡,采用桐木高山茶树的茶芽为原料,当地的茶树以桐木菜茶为主。

菜茶作为群体种茶,茶芽个头并不大,采起来费劲,但却浓缩着大量茶味物质。

用料奢侈,做一斤成品茶,需要动用七至八万颗茶芽为原料。

大家试着想一下,7万颗茶芽意味着采茶工需要伸出7万次手。

单是伸手、采下,这一机械劳动,就要重复无数遍。

何况,桐木高山菜茶,发芽量不密。

新生出来的娇嫩新芽,容易被绿叶、老叶遮挡。

每次往前伸手采摘时,需要用目光巡视一遍。

看到目标,才能伸手往前。

巡视、伸手、采下……

这个过程即便顺利,也要好几秒工夫。

要想采够7、8万颗茶芽,做成一斤成品,可想而知有多金贵?

是以,在红茶圈子里,桐木金骏眉历来是高端茶代表。

以现场的市场,斤价破万。

低于行情价,买不到桐木关内核心正品。

乍一看,动辄上万元的斤价,较为奢侈。

但对多数茶客而言,按泡少量买入尝鲜,体验高端茶的风采,并没有太大消费压力。

在直播分享时,有茶友现场算了一笔账。

“年后请同学吃饭,光是酒水钱就要大几千,现在想想,喝茶还是比喝酒省钱,同样的价格换成买茶,起码能买到一两金骏眉,一次喝一泡,一泡喝大半天,用来招待还有面子……”

末了,那位茶友留了个问题。

“像金骏眉这样的高端茶,怎样泡才不浪费?能不能泡到10冲以上?”

别担心,对照以下步骤,能保证物尽其用。

《2》

一、选盖碗泡。

盖碗是经典百搭神器。

泡红茶,泡金骏眉,建议选瓷质盖碗。

白瓷、青瓷、青花、柴烧、汝窑、郎红、豇豆红、窑变等,类型不拘。

只要泥料好、器型设计合理,泡茶时用起来顺手就行。

除了最基础的白瓷盖碗选项外,胎釉型画彩出色的景德镇手工盖碗,与桐木高山金骏眉之间,可谓强强联合,相得益彰。

和其它茶器比,盖碗泡金骏眉的优势明显。

首先,瓷质盖碗不吸香、不吸味。

不像紫砂、粗陶那样,内部存在气孔,会趁机吸附香气,削弱金骏眉的高雅花香、蜜香、果香、竹林香、尾调森林香等。

其次,盖碗的合盖角度灵活。

茶叶细巧的金骏眉,合盖出汤时可稍微留缝窄一些,避免茶叶在出汤时随之掉落。

最后,盖碗出汤过程较利落。

用茶壶泡茶,茶水通过壶嘴后,茶汤流速受限于壶嘴宽窄,呈现柱状出汤。

而盖碗泡金骏眉,出汤期间,茶水顺着合盖缝隙能呈现瀑布状倒出。

快速,利落,又彻底。

《3》

二、选山泉水或者纯净水。

泡金骏眉,为了避免浪费内在精华茶味,选水很关键。

之前有茶友分享,他听了办公室同事的推荐,买了某牌金骏眉回家。

结果发现,和同事描述的风味,完全不是一回事。

按同事的介绍,那款茶的清甜清冽感很强,回味带有薄荷感。

他买回家后泡了才知道,茶味竟然是发涩的,真是奇怪,明明是同款茶,茶味差别怎会这么大?

后来才得知,是泡茶用水不同。

那位茶友在家泡茶时,用的是过滤水冲泡。

家里的水龙头,加了过滤设备,拧开就是自来水。

接了一壶过滤自来水后,就直接泡茶……

额,这样做不妥。

经过过滤的自来水,本质还是自来水,水质受限于当地自来水厂的取水源。

同时经过管道水网运输后,难免会受到影响。

哪怕经过过滤,也没法与专业泡茶用水相比。

为避免浪费,泡好茶,别在泡茶用水方面吝啬。

订购桶装纯净水泡茶,对生活在城市地区的茶友而言,泡茶最是实用。

如果临近有山泉水可取,选水质轻、喝起来清冽甘甜的天然山泉水,烧开后用来泡茶,能为好茶的风味锦上添花。

《4》

三、泡茶前先称重。

盖碗泡金骏眉,适用1:20的茶水比例。

110毫升标准容量盖碗,泡茶一次,投入5克干茶为好。

如果你买入手的金骏眉,是按罐按“两”买,并非单泡独立泡茶。

那么,泡茶前切记称重。

用电子克秤,精准称出单次泡茶所需用量。

千万别随手抓一把放进盖碗就直接泡。

随手抓,不定量,不仅看起来泡茶没有仪式感,还会造成浪费。

抓少了,泡出来的茶味稍淡,好喝是好喝,但达不到完美效果,同时剩余茶味难以维持到10冲之后。

抓多了,冲泡出来的茶汤味道浓,微微苦,会遮盖桐木高山红茶自身的鲜醇、清冽。

考虑到金骏眉的茶芽细巧,大手一抓,出现“抓多”的概率高。

比如,一次就抓了8克、9克、10克,直接放进盖碗泡。

原本买一罐50克的茶,能分成10次喝,但随手抓茶就胡乱泡,泡不了几次,整罐茶就见了底。

算下来,实在划不来。

《5》

四、前6冲尽快出汤。

为了顺利实现目标,将金骏眉泡到10冲泡以上,在泡茶期间要精打细算。

除了要在投茶用量上,进行精算外,每一冲的浸泡时长也有讲究。

原则上,茶味没有泡淡前,默认尽快出汤。

前6冲左右,速速出汤。

且,泡茶期间,全程动作都要提速。

往盖碗内打圈注水时,要快,动作别慢吞吞。

注水结束,合盖与拿起盖碗出汤,要完美实现转场,别磕磕绊绊。

倒出茶汤时,顺着合盖缝隙,让茶汤呈现飞瀑姿态倾倒。

通常,从往下注水那一刹算起,直到倒出大量茶汤,泡出一冲茶汤的用时要控制在7秒、8秒内。

新手刚开始用泡茶,快出水的要求稍微放宽些,也要10秒内完成。

动作利落的泡出一冲茶,才能为后续茶汤“保存实力”。

类似跑马拉松长途,开场不适合冲刺,留存体力,才能坚持到最后。

不然,一上来就闷泡,等于一开场就百米冲刺。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闷不了几次,茶味就会彻底转淡。

连续快速出汤,连泡6冲、7冲后,要酌情调整。

根据上一冲茶汤表现,调整策略。

一旦发现茶味稍微变淡,出汤时可以迟5秒-10秒。

再下一冲,延迟15秒左右。

依次往下,逐步加时。

直到坐杯闷泡接近一分钟,泡出来的茶汤滋味稍淡,这泡茶才算画上了完美终止符。

届时,肯定超过了10冲之后。

《6》

喝茶,讲究静心。

传统功课里,有一门课程叫做“静坐”。

静坐,生定力,修身养性。

喝桐木金骏眉,建议小口慢啜。

白居易静坐时,曾写下这样的记录。

“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

苏东坡写静坐,“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

将生活的脚步放慢,静下来之后,能获得不少新发现。

盖碗泡茶,逐次逐道冲泡之间,同样讲究慢节奏。

每次泡出一冲茶,揭盖闻香,观赏汤色,小口品尝,慢慢啜饮。

喝下一杯茶后,稍作暂停。

专注感受喉间的留香、回味、韵致。

等到回甘与生津渐渐淡去,再继续泡下一冲。

如此,喝一泡茶,能慢慢消磨大半天时光。

闲来无事,将美好时光消磨在品茶上。

快哉,乐哉!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