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将相的奢华生活:为了一口好茶,他们竟然如此任性

发表时间: 2019-06-28 06:01

贡茶,中国古代专门进贡皇室供帝王将相享用的茶叶,贡茶制度是历代皇朝强加给茶农百姓的一副沉重枷锁。

贡茶初始,只是各产茶地的地方官吏征收各种名特茶叶作为土特产品进贡皇朝,属于土贡性质。唐代之后,出现官营的贡焙,专门的在重要的名茶产区设立贡茶院,由官府直接管理,细采精制,督造各种贡茶。

贡茶制度实质是一种变相的“税制”,从茶业者深受其害,对茶业的生产发展不利,这是贡茶制度的消极作用。但另一方面,正式由于历代皇朝对贡茶品质的苛求和求新的欲望,迫使历代贡茶不断创新和发展,也促进了制茶技术的改进和提高。

贡茶起源

贡茶起源于西周之初,迄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隋朝,就有僧人贡茶。隋炀帝杨广在江都(先进江苏扬州)生病,浙江天台山智藏喝少,为了讨宠,携带天台茶到江都替隋炀帝治病,得茶而治后,推动了社会茶饮的兴起。

唐代贡茶

唐之初,一些贪图名位,求官谋职之士,阿谀奉承,投其所好,将某些地方品质特异的茶叶贡献皇帝,以求升官发财。随着皇室、官吏饮茶范围扩大,土贡形式的茶叶越来越不能满足其需求,于是官营督造专门生产贡茶的贡茶院就诞生了。

唐朝开元中(713-740),泰山灵岩寺僧人坐禅,昼夜不眠,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从此遂成风俗,很多文学家、诗人,饮茶作诗,以示风雅。唐代贡茶的兴起,与当时社会饮茶风俗的普及,帝王将相及文人雅士经常举办茶宴、茶会等有关。

永泰元年至大历三年(765-768),御史李栖筠 为常州刺史,在宜兴修贡“阳羡雪芽”,邀请陆羽品茶,陆羽发现“顾渚紫笋”茶品质超群,建议作为贡茶。于是唐朝著名的贡茶院就确定在湖州长兴和常州的义兴(今宜兴)交接的顾渚山。不仅如此,唐代还规定在若干特定茶叶产地征收贡茶。根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当时 的 贡 茶 地 区 , 计 有 十 六 个 郡 , 即 山 南 道 的 峡 州 夷 陵 郡 、 归州 巴 东 郡 、 夔 州 云 安 郡 、 金 州 汉 阴 郡 、 兴 元 府 汉 中 郡 ; 江 南道 的 常 州 晋 陵 郡 、 湖 州 吴 兴 郡 、 睦 州 新 定 郡 、 福 州 常 乐 郡 、 饶州 鄱 阳 郡 ; 黔 中 道 的 溪 州 灵 溪 郡 ; 淮 南 道 的 寿 州 寿 春 郡 、 庐州 庐 江 郡 、 蕲 州 蕲 春 郡 、 申 州 义 阳 郡 和 剑 南 道 的 雅 州 卢 山 郡 。这十六个郡就包括今湖北、四川、陕西、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安徽、河南十个省的很多县份。贡茶数量之大势惊人。

在唐朝翰林学士李肇中《国史补》记载,唐代贡茶有十余品目,即:剑南“蒙顶石花”、湖州“顾渚紫笋”、峡州“碧涧、明月”、福州“方山露芽”、岳州“灉湖含膏”,洪州“西山白露”,寿州“霍山黄芽”,蕲州“蕲门月团”,东川“神泉小团”,夔州“香雨”,江陵“南木”,婺州“东白”,睦州“鸠坑”,常州“阳羡”此外,尚有浙江余姚的“仙茗”,嵊县的“剡溪茶”等。

唐代贡茶制作工艺,绝大部分是蒸青团饼茶,有方有圆,有大有小。其制作过程:采茶、洗茶、蒸茶、抖散、捣茶、装模、拍压、出模、列茶、晾干、穿孔、解茶、贯茶、烘焙、成穿、封茶。

宋代贡茶

到了宋代,饮茶风俗已经相当普及,“茶会”、“茶宴”、“斗茶”之风盛行。帝王嗜茶,也数宋代最甚。宋代贡茶在唐代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除了保留宜兴和长兴的顾渚山贡茶院之外,在福建建安又设专门采制“建茶”的官焙,规模之大,动员役工之浩繁,远远超过顾渚。

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开始设立官焙,专门采制龙凤茶饼,特备龙凤之模,派遣使臣,命在北苑制造团茶,使其与民间茶有区别,龙凤茶专供朝廷享用,其中凤凰茶麓北苑的贡茶最为有名。

据《福建通志》记载:北苑龙凤团茶是一种饼状茶团,属蒸青片茶类,名叫龙凤饼茶,也被称为“龙凤茶”,“北苑贡茶”等。龙凤茶团面上印有龙凤花纹:龙纹者称“龙团”、“团龙”;有凤纹者称“凤团”“团凤”合称“龙凤团茶”。又后制的直径小的龙凤茶,称“小龙团”、“小凤团”。

龙凤团茶又分大龙团、大凤团和小龙团、小凤团等四种。大团八饼重一斤,小团二十饼重一斤。大小团茶又按质量不同分为十个等级,分别名为龙茶、凤茶、京铤、的乳、石乳、头金、白乳、蜡面、头骨、次骨。

北苑贡茶的采制技术十分讲究,基本过程:采茶、拣茶、蒸茶、洗茶、榨茶、搓揉、再榨茶在搓揉反复次数,研茶、压膜、焙茶、过沸汤、再焙茶过沸汤反复次数、烟焙、过汤出水、晾干。

宋代贡茶,以建安北苑贡茶为主,除福建外,在江西、四川、江苏等省都有御茶园和贡焙。

元、明、清代贡茶

元朝仍继续保留着宋代遗留下的御茶园和官焙,共计有120处。

明朝御茶生产,茶农负担甚重,除了完成摊派的贡额之外,每年还要分担喊山的供祭费。明朝的蒸青团饼茶逐渐减少,随着炒青芽条出现,开始改贡芽茶(即散茶)。

清朝贡茶产地进一步扩大,江南江北著名产茶地区都有贡茶,有些贡茶还是皇帝亲自指封的。浙江杭州西湖龙井村至今还保留着当年乾隆皇帝游江南时封为御茶的18棵茶树。

元明清朝贡茶的采制方法和贡茶品目,历经700年的变革,有很大的差异化。元朝仍以蒸青团饼茶为主,明朝开始改贡芽茶,炒青技术得到很大发展,采摘细嫩芽叶,炒制成形态各异的茶叶。这时蒸青茶、炒青茶、烘青茶并存。到清朝,以烘青茶与炒青茶为主,制工更加精细,同时还创制了乌龙茶、红茶、花茶等。

随着历史的发展,贡茶的品目越来越多,从某种意义上,贡茶的发展为中国名茶的产生和发展奠定基础。不仅如此,制茶技术也不断的改善和提升。

皇室和将相为了能喝到好茶,都不惜花费一番心力,从各地收纳好茶,从技术上细心专研,提升茶的品质、品相和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