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春茶」真的有必要吗?

发表时间: 2020-03-24 10:30



风吹尘散,落雨细密,槎桠冒新,花苞初绽……这些自然界的信号昭示着春天已经到来。春分刚过,茶芽萌生,又到一年一度 “抢春茶” 的时候。


无论是网上电商,还是线下茶市,“抢购新鲜春茶” 、“明前茶开始接受预定” 、“早一天是宝,晚一天是草” 等相关广告、宣传如期席卷而来。

2019 年的一则报道称,福建福鼎市点头镇的茶叶交易市场早上 5 点就开始进行交易,大家对 “明前茶” 的狂热,从市场当日人流量 8000 人次、交易量达 80 吨的现象就能初见端倪。这还只是一个地方的单日数据,此外,很多茶客还会在网上分享各地不同品种春茶的价格和抢茶攻略。

其实,根据茶树生长和茶叶制作的季节性特征,除了春茶,还有夏茶和秋茶的说法,但为何独有春茶能够每年上热搜?


西湖龙井进入全面开采季,茶区家家户户都在争分夺秒炒制新茶。©杭州日报


有相关研究表明,一是因为春茶的品质相对优良,作为每年长出的第一波茶叶,肥嫩的茶芽饱满而富有光泽,在历经秋冬两季获得充足营养后,春季气候的特定条件给了它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水分,其中的氨基酸成分便能获得天然加成效果,同时花青素、叶绿素、茶多酚等含量也得到加持,氨与酚形成的比值较低(酚氨比是判断茶叶质量的重要指标);二是春季温度不高,虫害概率小,没有农药污染茶叶更显纯净;三便是人们意识里对春天美好、初始等概念的美化构建,品尝这一抹 “小鲜绿” ,便是品尝春天的滋味。


不同品种的茶叶有不同的冲泡方法。©Diysugarscrub.com


中国人对茶的痴迷多半集中在春茶上,那对国外的人而言有类似的概念吗?翻阅资料,唯一能找到与春茶有关联的国度便是日本。时间退移到 16 世纪,日本人在每年春季采摘新茶,不会应季饮用,而是罐装后存放到高山寺庙,等到当年 10 月份才会取出,并在被称作 “尝新” 的茶会上享用。至于其他茶饮大国,则几乎找不到任何与春茶有关的事迹。但是,他们对茶的痴迷却并不逊色于我们。


日本人因茶创造出茶道,把喝茶与生活美学的结合近乎做到极致;英国人为茶引战、造船、差点喝空国库,最终形成从早喝到晚的日常习惯;土耳其人更是喝到常年稳居 “全球每年人均饮茶量榜单” 榜首……可见,同命运,共嗜茶,为了轻飘飘一片叶子癫狂至今。于是,在不同的国境、历史、文化背景下,勾绘出了各国独特的茶叶进化史。



都说四川人的爱好除了麻将就是喝茶,后者或许是从 3000 年前巴国中第一个使用茶的巴人那里遗传下来的?巴人向周王朝进贡荼(即茶)便是中国茶史文化的滥觞。同时,西南地区也是中国茶的发源地。


成都遍地茶馆,这也是最能体现当地休闲文化内涵之地。©新华网


公元前 59 年《僮约》中记载,原住民对茶的处理方式通常是生嚼。到了 1 世纪,茶相关的种植、饮用知识被传入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南在 168 年有了荼岭县,江苏太湖附近也有人开始种植茶树。来自 3 世纪的《广雅》对制茶、饮茶有了详细记载,而那时的制法还比较原始粗暴,“杀青” 是不存在的,但文人官员爱茶的举动已初见端倪,三国时就曾出现 “以茶代酒” 的记录。进入南北朝,人工种茶和喝茶习俗都得到推广,同时,因为当朝皇帝信奉佛教,茶和宗教开始有了联系。

随着大运河在唐朝通航,南北贯通,茶被传向中国北方。茶的地位如日中天,皇帝开始征收茶税,茶界的 KOL 陆羽也凭借自己学识才华引领全民开启了饮茶的国风潮流,而这一切都被他记录在了他所著的《茶经》里(这一时期,茶还被西传到吐蕃、东传入日本)。到了宋朝,茶树种植盛行于南方,饮茶方式变得花俏而精湛(点茶:类似喝抹茶;茶百戏:类似拉花;斗茶:比泡沫多少),一时成为不少文人、官吏的雅趣。


中国茶文化绵延数千年,“唐煮宋斗明冲泡” ,每个朝代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斗茶图》,宋朝刘松年


之后,外族入侵,为能与游牧民族抗衡,茶马互市出现。而我们现今的制茶、饮茶方式的雏形则源于明朝,喝茶选茶具的讲究也更加精细。进入清朝,京城开起各式茶铺,花茶的身影也初现市面。至此两朝,乌龙茶、红茶、白茶、黄茶等等新茶种陆续出现,同时,茶叶开始流向中亚,欧洲的茶叶贸易也渐渐显现。

可见,中国人自古提到的茶饮皆以绿茶为主,明清开始的工艺、饮法也是最接近于我们现今制茶、喝茶的方式。只是与过往相比,这种方式似乎未能得到年轻人青睐,他们选择喝出自己的方式——从过去芝华士兑瓶装绿茶的喝法,到后来花果茶的风靡,再到近年网红奶茶、果茶的狂热……喝茶从未离我们远去,只是形态更加年轻化罢了。



日本的茶史起源于 1191 年,荣西禅师把茶种从中国带回了东瀛进行播种,同时,也在岛上引发饮茶风尚。

在喝茶盛行后,其逐渐与宗教、美学的生活方式相融,并集自然、艺术、人情于一身,从而演化出日本茶道。从村田珠光到武野绍鸥,再到千利休,他们把茶道进化得愈发完善和极致。器具选择、茶室环境、礼仪言辞、制茶技艺……都有一套严谨完整的执行标准,像专门洗手的地方、躬身膝行入茶室、关门出声以示隔绝、茶具不能奢华……一杯茶喝上数小时也是常有的事情。


带有表演性质的日本茶道。©Flickr.com


传统茶道虽沿袭至今,可似乎早已不及 15 世纪那般火热。上世纪 80 年代初期,随着茶种登岛的增多,日本通过以茶为原料研制出了各种罐装茶饮料,一时成为当时的网红饮品,如今依然拥有一众拥趸。

今时今日,来自中国台湾的珍珠奶茶进入日本后,引发岛民迷惑行为大赏,珍珠奶茶被广泛应用到各色食物中:硬糖、蛋糕,甚至焖饭……日本岛民已然为之癫狂。



英国人能喝上茶还是拜荷兰人所赐,而这距离荷兰人开始饮茶已经过去 10 年。


1684年,在英国东印度公司员工被荷兰人从爪哇岛赶走后,他们便开始直接从中国进口茶叶,五年后,第一批茶叶抵达英国。咖啡馆卖茶拉开了英国人嗜茶史的序幕。先从皇室开始,饮茶成为了当时最时尚的社交活动,慢慢自上而下辐射到民间。咖啡惨遭嫌弃,咖啡馆被茶室取代(1717 年,托马斯·川宁开设了伦敦城里第一家茶室一一金狮茶室)。


同时期,因为偏好味酽、喜暖茶性、不易掺假、与糖奶更配的原因,红茶渐渐确立了不可撼动的国茶地位。


《傲慢与偏见》剧照。同名小说出版于 1813 年,反映了 19 世纪英国乡绅阶层的日常生活形貌。©豆瓣


18 世纪,伴随着提高茶税、垄断贸易,英国人喝茶喝到国库财产一度紧张,19 世纪进而引发鸦片战争。同时,为了更快获取茶叶,英国人造出提速不少的快剪船,还开创了海上竞速比赛,以高额奖励激励先达者,不仅大大缩短了航运时间,而且茶量翻番。

充足的茶量也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英式下午茶应运而生,这得归功于为提高血糖而 5 点进食的贝德福德公爵夫人在 1840 年的突发奇想。此外,茶品牌、调配茶也跃然史上。喝茶成了一种惬意而老少咸宜的社交手段和生活方式,至今都未曾变过。



在奥斯曼帝国,因信仰伊斯兰教而不能饮酒,咖啡一直是最好的替代物。直到 19 世纪中叶,苏伊士运河开通,俄国装载茶叶可直接送达黑海的敖德萨,昔日昂贵的茶叶终于走下神坛。当地 “土-法词典” 中也新增与茶有关的词条。受一战影响,奥斯曼帝国在 1923 年灭亡,土耳其对咖啡的掌控几乎归零,昂贵的价格加上执政者阿塔图尔克对咖啡的诋毁,同样含有咖啡因的茶慢慢替代了咖啡,从此,茶便成为了土耳其人的本命。


土耳其的茶一般呈兔血色,茶具由颇为精致的玻璃杯、小匙、小碟组成。©Flickr.com


作为世界人均饮茶量最大的国家,喝茶是从早到晚都可以发生的事情。虽然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仪式相辅,但是土耳其人煮茶的方式独一无二——用一大一小两把茶壶,在下面的大壶中注水,在上面的小壶内投入干茶叶,两把壶一同加热,待大茶壶中的水煮沸后,冲入放有干茶叶的小茶壶中,继续加热,加热时间要根据茶的质量和个人口味而定,茶水比为一比十。煮好茶后,将小茶壶中的浓茶倒入垫有小碟子的玻璃茶杯中,然后,将大茶壶中的沸水冲入杯中,依客人口味加入方糖,并用小茶匙搅拌至糖融化后饮用。土耳其人喝其他饮料是都是冷饮,唯有茶要在很烫的时候喝,并且放入很多糖。在土耳其东部人们甚至会把方糖先含在口中,然后喝茶。


送茶员拎着盛装茶杯的金属茶盘走过大街小巷。©Flickr.com


在土耳其甚至还衍生出独有的职业群体——送茶员。他们提着摆满玻璃茶杯的金属茶盘,几乎遍布城市每个角落,只要有需求,随时送茶到嘴前。


从前,一片片茶叶离枝后被传遍五湖四海,现在,世界由此悄然变改。春困袭来的时候,不若喝杯热茶,产地与茶期也许并没有那么重要。


参考资料:

《人们为什么喜欢喝春茶》杜颖颖

《西方茶文化溯源》张稚秀、孙云

《论日本茶道的历史变迁》姜天喜

《日本茶饮料的发展》盛国华

《Global per capita tea consumption as of 2016,by country》Statista Research Department

《跨文化视域下中国与土耳其茶文化比较研究》陈锦娟

《土耳其的茶外卖》沈学政

《茶的真实历史》梅维恒、郝也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