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椰壳必备知识

发表时间: 2015-05-05 09:44

椰壳佛珠历史悠久,是果实类佛珠的重要代表。椰,或作“枒”,是一种生长在热带地区的常绿乔木。果实叫椰子,剥去外皮后,椰棕可以制作床垫,椰汁和椰肉可直接食用或加工食品,内果皮(椰壳)可用来制作佛珠、纽扣或其他工艺品,边角废料还可以制作椰壳碳。

唐宋时期已有此佛珠,到清代有史料可查,古来即为汉藏佛教所喜爱。清代称“木牙”、“椰蒂”、“满贯”,尤其是包浆一流的老椰壳菩提佛珠,更是很难求到,其价值也远远超过老紫檀佛珠。制式一般形为扁珠,用椰壳或椰蒂磨制,表面看其材料普通,但一串好品相椰壳佛珠也极其罕见。盘佩椰壳佛珠,冬不凉手,夏不畏汗。

清代袁枚《随园诗话》中说:“近来习尚,丈夫多臂缠金镯,手弄椰珠……。”赵棻在《滤月轩文集》中亦有相同的记载:“乾隆年间,户部侍郎赵秉冲,精选一串椰子数珠,珍比千狐之腋。”这段话描述应该是精品“椰蒂”佛珠,而非普通椰壳。“珍比千狐之腋”古人有集腋成裘(狐白之裘)的典故,就是用上千只狐狸腋下的白色皮毛做成皮袄,十分珍贵罕见。而椰蒂佛珠,同样是一个椰子壳只能取一片,才能有如此比喻。

椰蒂的特点除了稀少外,棕眼少是他的最大优势,第二个优势是厚度,最少也有5mm,厚一些的能轻松取到8mm,甚至10mm。但是直径由于位置所限,通常只取8mm才能保证其厚度。

椰壳取材原料除了常见的海南椰壳之外,进口椰壳多来自尼泊尔、马来西亚与菲律宾等地,椰壳颜色呈深棕色,棕眼较少,金线较细,密度高于我国海南椰子壳。海南椰壳占据椰壳市场70%的份额,他的特点是棕眼大,金线粗,密度比进口椰壳略差,从制作时下料的速度上即可看出。而印度椰子很小,椰壳也很薄,取材基本都小于等于4毫米,很难出念珠所需5毫米以上的原料,所以只能做椰壳片。

从颜色上看,进口椰壳原料颜色深棕、海南椰壳颜色接近于咖啡色或棕黄色,盘玩两个月变色直至黑亮。市场上出现的油焖椰壳(几乎是黑色)则是为了让椰壳更好销售,部分商家涂油让椰壳变黑,至于盘玩起来其实一样,总之都是变黑,但是亮度会比不闷油的变得慢。

另外也有染色椰壳(一般为纯黑色,如墨碳),属于低级处理方法,用什么的都有,高锰酸钾、鞋油、墨汁之流上手掉色无需多说,以次充好将带有白皮的椰壳染色以充厚度的做法也常见,甚至那椰壳近亲——棕榈果壳充数的也有。

椰壳生产相对粗放,误差范围基本都在正负0.2mm内。但高端手工椰壳可以误差要求更加严格,一般大于0.1mm就别说自己是高端手工了。因为材料所限价格越高,一般椰壳规矩的不含皮厚度上6毫米已经不多了,7毫米的成品就是高端椰壳念珠了。

云宿并不建议一味追求厚度,大有大的好,小有小的妙,适合自己才是最好(108的佛珠厚度5~7最佳,弄一条10mm厚度的108佛珠挂脖子太长也不顺眼)。毕竟,文玩在老年间是文人雅士的玩物,这里就要突出一个“雅”字。一味跟风“求贵”,选择傻大、土豪的玩法,劳民伤财换来的也只是别人不屑的目光。

其他方面其实非常简单,少棕眼、少金线、决不能带白皮,做工规整、整体感强,抻起来一条线,款型雅致也就好了。椰壳为天然材质,影响美观的伴生瑕疵有棕眼、金线等,棕眼大的可能看起来好似坑洞,即使是进口马、菲高端原料也在所难免,就好像星月不可能没有星,象牙不可能没有纹。这两点伴生缺陷其实并不十分影响椰壳日后的美观,可以通过盘完逐渐遮盖消失的。但是大棕眼坑洞、粗金线在外表面实在是很丑,影响美观,就不可取了。

因此若您希望选购一条几乎完全没有棕眼的的椰壳,去市场上买很多条普品之后精选也无法做到!直接买品质较好的椰蒂吧!椰蒂价格贵一些属于必然,但却是一步到位的选择。工艺也要注意,一些玩家遇到拿到手黑又亮,但盘完后变乌,类似反碱的椰壳,据了解应该是在加工抛光的时候上了蜡,为了快速抛亮提高卖相,上蜡的东西没法玩出来(玉石类还好,木头菩提累的最恨上蜡)大家都知道。

  • 文玩爱好者可以关注我们的订阅号:yunxiuinfo

  • 更多问题请联系服务号:yunxiushan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