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深山古寺:揭秘千年楠木与桂花树的传奇故事

发表时间: 2023-11-26 08:36

襄阳承恩寺,位于谷城县东南的深山中,以山有仙气,水有神气,庙有灵气而著称。

承恩寺历史悠久,始建于隋,原名“宝岩寺”,唐代更名为“广德寺”,到了明代,几代襄阳王捐资重建,更名为“承恩寺”,如今,寺庙中的建筑大多为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

进入山中,虽至深秋,依然黄花遍地,绿草凝碧,但见树木参天,白云缭绕,恍若置身仙境。

进入山门,拾级而上,上面有一水池,叫放生池,池上有一拱形石桥,两旁有石栏杆,颇具诗情画意。

水池左边有一棵紫薇树,比碗口还粗,花红已谢。紫薇树因花期长,而且不避酷日,在夏季开放,又称百日红,常受到文人墨客的赞颂。

紫薇还有一个特点,树皮易脱落,光滑的树干裸露在外。在家乡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无风之时,善良的人用手摸一摸树干,树叶就会微微抖动,也许它在咯吱吱的笑呢。如果你心存歹念,摸一摸,树叶根本就不会动,它才懒得理你呢。所以,家乡人又叫它痒痒树。

水池右边有一棵树,格外茂盛,如一把大伞,枝叶向远处伸展,叶子比柿子叶大一些,叶间挂着杏仁般大小的果实。站在桥上,可近距离打量它的一叶一果。

这是一棵什么树呢?走近它饱经风霜,凸凹不平的树干一看,才知道,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江南四大名木之首的楠木。茅盾曾在《白杨礼赞》里拿贵族化的楠木和白杨树相比。

古树名木牌上赫然写着,楠木,七百年历史,没有想到,今天在这里与楠木相识。它现在已经是濒临灭绝的树种。古代,帝王将相建宫殿,做家具大多用楠木。楠木伸缩性好,还散发着一种淡淡的清香,百虫不侵。

水池前面就是规制宏大的玉碣碑了,碑文记载了明英宗对襄阳王的恩宠,以及敕建承恩寺的经过。

穿过玉碣碑亭,再上几十层台阶,上面有一处宽阔的平台,前面是天王殿,右侧是保存完好的钟楼,分上下两层,踏上阁楼可领略鄂西北最大寺钟的风采。

天王殿右侧有一狭窄的甬道,进入甬道,两边都是高墙,往前走,右侧高台边矗立着一棵蓊蓊郁郁的桂花树,硕大的树冠遮蔽着幽径,使小路显得更加阴森。

桂花树已接近一抱粗,已历经六百多年岁月,依然充满无限生机,略倾着身子,默默地守护着天王殿。

我凝视着树干,顿有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之感。面对自然,你我都是匆匆过客,何不放下执念,随缘自适。

再往前走,山更陡,左侧是寺院的核心建筑水路崇圣殿,右侧是一棵挺拔高耸的国槐,需两人合围,距今八百多年,南宋时栽种。槐树常见于北方,多生长于海拔一千多米高的地方,此树生长于此,实属难得。

《谷城县志》记载南宋僧人“挥空”的《题卧牛池》一诗,“不践青原几度秋,冷然池底枕清流。寸心已谢隋宫艳,素质长甘泽国游。”可见,南宋时,这里的香火依然绵延不绝。

而今,只剩下这些古建筑,只剩下这些罕见的古树名木默默诉说着昔日的繁华与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