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美石美刻】田黄圆雕稀缺原因揭秘

发表时间: 2024-03-18 06:01

美石美刻

玩寿山石,除了材料之美以外,还有一个就是工艺之美,但是工艺的来龙去脉以及好坏,很少有人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分享,为此“美石美刻”栏目开始,老永以几十年专业经验为大家分享,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

寿山的田黄石,因出产的原因,大多数都是一粒一粒的独石,又因其内部肌理当中有筋格及杂质,所以田黄大多数都是以薄意雕刻为主,很少切章与进行圆雕

田黄石材料的雕刻史,也变相的是寿山石工艺的雕刻史。在清代的时候,田黄石还是可以进行切章处理,很多朋友会说,那时材料充沛,怎么取材都可以,但清代可以切章,除了本身材料充沛,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部分田黄制品都是为皇家服务,所以才能不惜工本,取章雕刻。在清代,田黄石印章若有红筋及石皮,是会当成瑕疵处理干净,和现在留住特征的工艺手法不太一样。

在民国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当中,像寿山田黄石价值其实处于低谷,像如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田黄石是由石农从寿山上,一担一担挑下山来进行售卖,一枚20克左右的,也不过十几元,当时有许多外商收购田黄石后,直接进行切章取材处理,所以大家现在还能见到一些,七八十年代所制作的田黄印章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市场的繁荣,田黄石材质价格暴增,切章取材已然不现实,但是作为圆雕作品的材料,尽可能保留原材料完整,又能把“田味”表达出来,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创作手段。

说起来田黄圆雕也是一件蛮奢侈的事情,因为虽然在形状上有所保留,但是对于内部肌理的瑕疵,如筋格黑针等部分,还是会做雕刻处理,圆雕手法固然出效果,但是耗材巨大,所以田黄的圆雕作品,也基本上集中在上个世纪,当代的田黄作品大部分都是薄意雕刻了。

以这件圆雕作品举例,雕刻风格为典型的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创作,寥寥数刀就将东坡醉酒的神态描绘出来,面部的肌肉感明显,但其余部分不做修饰。

衣褶部分我们能明显感受到材料本身是有红筋,但雕刻师依形就势,通过衣褶的层次感将红筋避开,使得作品在生动之余,更具备完整性。

背部将田黄的石皮巧作芭蕉叶,既表明身份又将整个作品元素,更加丰富起来,最大程度的凸显“田味”

其实像最近几年,有一定年份的田黄很受欢迎,因为从材质上原来的田黄确实“田味”更好,工艺上也将克重与效果平衡的较好,外加老田黄是没有老挝石进行冒充的,所以很受欢迎。

在田黄材料如此珍贵的今天,当下去处理田黄一定是以薄意为主,田黄圆雕会越来越少,我们也只能从原来的作品当中,感受田黄圆雕的魅力了。

以上作品有喜欢的石友敬请私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