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揭秘李绂赠予的鸡血石,揭示他真正的对手

发表时间: 2024-02-18 21:58

雍正帝即位之后,为了弥补国库空虚、吏治腐败,以及朝中无人可用的局面,开始推行新政。为此,他也是火力全开,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将多名阻碍自己的“敌人”踩在了脚下。

这其中就包括被自己亲赐“天下第一巡抚”的诺敏,心腹大臣张廷玉的弟弟张廷璐,府邸奴才出身,并被传为君臣佳话的年羹尧,以及一直以来的死对头老八胤禩等。

但是,这些“敌人”中,最让雍正帝难堪,处理的阻力最大,让人顾虑最多的,却不是看似最强大的八爷党。而是一心只读圣贤书,貌似一身正气,以满身学问著称的清流派。

杨角风谈《雍正王朝》系列文章:雍正帝为什么宁可得罪全天下的读书人,也要严厉打击清流?

一、

清流派首次进入到雍正帝的视线,并有所忌惮,倒不是李绂带的头,而是孙嘉诚!

孙嘉诚是个诤臣,情商不高,他属于那种只要看不惯对方,一言不合就要上折子的那种。之前因为当众指出了新朝铸币的弊端,才被雍正帝挖掘并赏识,一下子连升几级,成了实际上的清流领袖。

在年羹尧打了胜仗进京之后,因为看不惯年羹尧的所作所为,孙嘉诚一怒之下又上了一份折子,并引发了朝廷震动。

孙嘉诚上折子,雍正帝并不担忧,这本就是其职责所在,但是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上折子,还是让雍正帝多想了。所以,才有了刘墨林半夜找到雍正帝,向其汇报孙嘉诚此举并不是老八胤禩指使的:

“回皇上,孙嘉诚上这个折子,纯粹是看不惯年羹尧的所作所为,都察院、翰林院、国子监和六部的文官们,对年羹尧都不满,和八爷他们没有关系!”

虽然此时孙嘉诚所代表的清流,尚未跟老八胤禩搅合在一起,但是这股力量却让雍正帝忌惮万分。尤其是孙嘉诚太阳下求雨的那段,当时可是有一群清流不顾皇上的脸面,都跑过去一起下跪了。

关键是什么?

关键是孙嘉诚这小子有如天助,真就把雨求成了,这可要了亲命了。要知道,在封建社会,皇上就是天子,是代表上天行使自己的帝王权力。孙嘉诚借助天象说事,就是拿上天来压这个上天之子,一旦被他抓到理,后患无穷。

二、

自古天象这种东西,只能皇上说的算,一旦解释权落到了臣子手上,那这位臣子也就离死不远了。

在《大明王朝1566》中其实也有类似的剧情,开篇就拿京城久旱的天象抨击严党,讽刺皇上的周云逸,连半集都没活过去。等到嘉靖帝求下雪来,他反而又力挺周云逸了,用天象反过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权威。

所以,雍正帝才会怒斥孙嘉诚,你好大的胆子,竟敢用天象来压朕:

“天道茫茫,圣人难知,你这分明是在假借天象,攻击朝廷的功臣。”

本想呵斥孙嘉诚一顿,让其知难而退,没想到孙嘉诚真就顺着雍正帝的话去求雨了。关键是,他还真就求下了雨,这下子可让雍正帝慌了手脚,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下台了。

在一旁看热闹的老十四胤禵,倒说话了,他说老四(雍正帝)想利用年羹尧来压八王党。可是,他能堵住我们的口,却堵不住成千上万官员和天下人的口。现在好了,我们没说话,倒是有文官跳出来说话了,看他怎么收拾这个残局?

老八胤禩也很赞同老十四胤禵说的话,补上一句:

“好雨知时节啊,下一步,我倒要看看他该怎么办呢?”

那么,雍正帝面对如此难堪的境地,又该如何破局呢?

不难!

因为他启用了宝亲王弘历,弘历这小子我们以前也分析过,别看他一脸真诚,童叟无欺的样子,但是狠起来比他老爹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

淋了雨后的雍正帝,脑子却很清晰,躺在病床上就把后面的事安排好了!

一方面西北还不能离开年羹尧,这时候要是借天象将其拿下,就等于承认孙嘉诚对了,那必将后患无穷。另一方面,孙嘉诚也没错,还有上天相助,自己要是处理他,那就等于不承认上天的指示,那自己这个天子岂不是也失去权威了。

但是通过弘历这么一搅合,通过他“很透彻”的跟清流领袖们聊天,让他们知道不听自己的后果有多严重,算是压住了其他人。至于孙嘉诚嘛,那就让跟他私交很深,互相帮扶过的张廷玉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以大局为重。

这才有了雍正帝设宴,请年羹尧和孙嘉诚俩人坐一起吃火锅,握手言和的事发生。

当然,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只是淡化了矛盾,并没有解决矛盾。孙嘉诚虽然接受了,但心里还是不服的,甚至在吃饭的时候还不愿意改改自己的脾气:

“军令,孙某是不会犯的。脾气也是不会改的!”

同理,年羹尧也不会因为有个孙嘉诚在身边监视,就有所收敛,依然是我行我素,甚至将不听话的孙嘉诚给砍了。

对于雍正帝来讲,把孙嘉诚派往西北,既可以分化清流派,也能制衡年羹尧。若是他能跟年羹尧合得来,全力推行新政,那是最好。若是合不来,自己还能当裁判,仍然能压制全场。

四、

可是,孙嘉诚被年羹尧给杀了,多少还是有点出乎雍正帝意料的。

当然,孙嘉诚死不死,对于雍正帝来讲倒不在乎,关键是他死后,那些清流们会作何反应,这是他所担忧的问题。

正是因为众臣考虑到雍正帝的这个心思,所以朝廷重臣们,全都心领神会,并不敢去祭拜孙嘉诚。这也让给孙嘉诚搭建灵堂的一百多位都察院和御史台的那些清流们义愤填膺,其中一个就说了:

“到目前为止,王公贝勒是一个人也没来,军机大臣一个人没来,六部九卿堂官一个人也没来,看起来啊,一个被降了职的年羹尧,仍然是炎威赫赫啊!”

可是,他们真的是针对年羹尧吗?

并不是!

其实是变相的在质问雍正帝,你到底是承认自己用错了年羹尧,还是承认自己推行错了“火耗归公”?

对啊,年羹尧是你的府邸奴才,孙嘉诚又代表皇上在西北推行火耗归公,他们俩起了冲突,导致孙嘉诚被杀,那到底是年羹尧错了,还是火耗归公错了?

若是年羹尧错了,那皇上就得拿下年羹尧,副作用就是会落下“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骂名,以后谁还愿意替皇上卖命?

若是孙嘉诚错了,那就等于雍正帝正在推行的新政错了,不仅火耗归公推不下去,那李卫和田文镜正在推行的“摊丁入亩”和“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也将半途而废。

五、

最终,见老八胤禩开始跟清流们们接触了,这是雍正帝不愿意看到的景象,迫于压力,还是处死了年羹尧。

当然,这里面还有张廷玉的推波助澜,也不能怪人家,谁让这么多年他就交了孙嘉诚一个好友呢,自然得替他报仇。

而朝廷的其他势力,见清流们团结一致,不间断上书弹劾年羹尧,并获得成功。也是大受鼓舞,八爷党们也趁机去拉拢清流们,为下一步抵制新政做准备。正是有了这个前提,才有了清流们向田文镜开炮,再次将雍正帝顶到了风口浪尖上。

这一次他们向田文镜进攻,跟上次清流领袖孙嘉诚被杀,弹劾年羹尧不同。毕竟那时头儿没了,新的带头领袖还不够老练,势力也不够强大。

但是这一次不同了,有了李绂、陆生楠和谢济世带头,再加上河南考生罢考的助推,以及田文镜做官和做人得罪的人确实太多。弹劾奏折一上,瞬间便掀起了轩然大波,引发了朝廷震动。

就连一向坚定站在雍正帝一边的老十三胤祥,见此场景,也是冷汗直冒,劝皇上妥协:

“这些人都是清流,其中很多人还是有名望的清官,比如李绂!皇上,我觉得是不是应该对田文镜,略加惩处啊?”

是啊,连雍正帝自己都对宝亲王弘历说过,不管到什么时候,都不要得罪读书人。

可是,为什么这一次他宁可自己去得罪全天下的读书人,也要跟清流们战斗到底呢?

六、

因为雍正帝很清楚,上一次清流们弹劾年羹尧,反对新政的意愿还不够明显,但这次却完全是冲着新政来的:

“他们这么做,表面上是冲着田文镜,可是骨子里却是冲着新政来的,冲着朕来的!”

而且,雍正帝一向心疼老十三胤祥,他这通话说出去之后,老十三胤祥指着他说了一句“你”,就咳嗽个不停。换以往,雍正帝早就过去扶他拍背了,而这次硬是背过身去,不愿意看老十三胤祥。

等静下来后,老十三胤祥还是坚持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皇上,我不管您现在听得进去,还是听不进去,但是在这件事上,您还得忍下来啊!”

之所以劝他忍,倒不是说就听清流们的话,严惩田文镜,并对新政是否推行再商议。而是让他不要急火攻心,人家清流们上了几份奏折就怒不可赦,不仅撕毁奏折,还要治人家罪。

是啊,人家上奏折不犯法啊,你为什么要治人家清流的罪?

事后,雍正帝在纸上写了一个忍字,还跟乔引娣讲,自己啊虽然是皇上,但是很多事还得忍。比如对待这群上折子的清流,撕了奏折,回头还得给粘回去,一点脾气都没有。比如对待老十四胤禵,处处顶撞自己,可自己呢,还不能治他罪,只能让他去守陵。

那么这群清流们到底有多厉害,为什么能让一向沉稳的雍正帝慌了神,无可奈何?

七、

清流、清流,他们赖以生存的是嘴,这张嘴虽然没有刀那么锋利,但也是有杀伤力的!

清流们联名上折子,杀伤力很大,就算雍正帝不愿意看,要撕了他。别说官员们了,连伺候他的大太监李德全都得跪下来阻止:

“咱大清的皇上是不能撕臣下的折子的,这是,这是祖训啊!”

不能撕,那就必须得批示,所以在御前会议上,即使清流们不问,军机处的大臣们也得问,比如隆科多就先开口了:

“请问皇上,这百官联名上奏的折子,什么时候能够御批下来?”

马齐也马上补上一句,说百官们天天都在催,自己实在没法交代,不管是准还是不准,还是请皇上早点批一下吧!

随后,老八胤禩的一句话,更是将雍正帝逼上了墙角:

“我大清的祖训,折子是不能留中的!”

隆科多引出话题,还算是中立,马齐则拿百官说事,这也是他的工作职责,确实需要皇上明示。老八胤禩更是搬出了祖制,皇上再大,也没有圣祖爷大吧,总得给个交代。

是啊,皇上怎么批折子,那是你的自由和权力,但是不管你怎么批,都得给朝廷一个交代,我们都听着呢。

这下子雍正帝陷入了两难境地,准了吧,那不光田文镜受惩治,其他全力推行新政的大臣也会投鼠忌器,新政将会受到毁灭性打击。不准吧,那就彻底得罪了读书人,皇上的颜面尽失,还会在史书上留下骂名。

八、

好在雍正帝没有慌了手脚,坚持等去河南解决“考生罢考”的宝亲王回来,再对奏折做批示。

这边的三个大臣倒是无话可说,可殿外的清流们急了,他们觉得田文镜的所作所为还用调查吗,尽人皆知啊:

“不行,咱们得劝谏宝亲王,让他为天下读书人说话!”

这句话很毒,等于是逼着宝亲王弘历表态,也正因如此,才有了弘历跟雍正帝的那一番对话。一个假惺惺表态,自己要跟读书人去斗,保皇阿玛的新政推行。一个则大受感动,不愿意让儿子去斗,骂名还是自己承担吧。

当然,雍正帝还是没放弃说服这群清流的希望,特意派出刘墨林跟李绂他们对话,试图解决他们的疑问。

可是,谢济世上来就一句话:

“请问河南的生员为什么罢考?”

这还用说吗,当然是因为“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新政妨碍到他们的利益了,才跟朝廷作对啊。但是,谢济世就希望刘墨林亲口说出来,逼着皇上承认新政妨碍到大家的利益了。

好在刘墨林聪明,并不顺着他的话来,反而算开了田文镜推行新政后,河南的赋税啊,老百姓的生活啊,等有利于朝廷的账来。

最后李绂急了:

“他们为什么反对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是因为新政本身不好,还是因为田文镜试行新政有偏差?”

这就让刘墨林难以回答了,不管怎么回答都是错,都会中了李绂的圈套。

九、

虽然雍正帝很努力想消除清流们心中的疙瘩,但并未成功,甚至陆生楠和谢济世都说出就算被定性为结党,也要弹劾田文镜的话来。

再加上八爷党们又一直在旁边煽风点火,并暗中联络这些清流,比如老九胤禟就说过:

“这可是个机会,我们可以利用他来争取清流。”

最终,雍正帝下定了决心,痛下杀手,砍了谢济世和陆生楠,罢了李绂。与此同时,他也算彻底得罪了读书人,这个千古骂名终于是留下了。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了,李绂他们为什么一定要反对田文镜,反对新政呢?

还记得李绂送给三王爷胤祉的鸡血石不?

当时他送鸡血石给三王爷胤祉的时候,就被警告过,说田文镜在河南推行新政关你什么事,不要去弹劾他:

“小心把你打成朋党!”

对啊,李绂为啥不顾三王爷胤祉的警告,执意要弹劾田文镜呢?

就是因为,新政会妨碍到李绂的收入,而他作为清流,虽然清廉,但并不清贫。换句话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清流是穷死的,他们很多人其实很富裕。

当初李绂不过是三王爷胤祉的门人,负责修书的,被举荐当副主考也不久,怎么就出门时刻带着七十两银子,还能眼睛不眨,掏出来买考题?

事实上,三王爷胤祉修书,也是一项花费巨大的工程,这其中有多少进了他的腰包,已经说不清了。

十、

三王爷胤祉接过李绂递过来的鸡血石,马上就把玩起来,恰恰证明李绂以前也没少送他新鲜玩意。

可是,他又是清流派暗中的大佬,自然不能白拿李绂的鸡血石,况且又是这个节骨眼儿上,所以才问拿来的。

李绂回答:

“是从武昌的一个缙绅那拿来的。”

随后,李绂解释了这个鸡血石的来历,原本他想花500两银子买,但是人家缙绅不卖。后来这个缙绅找到李绂,想让他写个墓志铭,开价2000两银子。但是李绂呢,没要银子,特意点名要了这块鸡血石。

为此,三王爷胤祉还觉得李绂的这篇墓志铭,卖便宜了:

“李绂的一篇墓志铭,换他这方鸡血石,他也不亏呀!”

由此可知,三王爷胤祉很清楚李绂写一篇墓志铭的市场价,不然不会给出这个结论。

可是,李绂写的墓志铭真的值这么多钱吗?

李绂写的墓志铭并不值钱,但他的官职值钱,有了他的身份加持,那个缙绅就能攀上关系,可以换取更多的利益。

说白了,这个缙绅并不仅仅是买字,更是在付保护费,保护自己的特权,保护自己的权益。而田文镜推行的新政,恰好就打击到了缙绅,李绂必然就得维护对方,不然以后谁还找他写墓志铭?

所以,清流一派,往往站在道德制高点,嘴里喊着爱国,其实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抗争罢了。若不是这群人,大明朝也不至于这么快没了,雍正帝就因为熟读历史,才做出了这个决定。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雍正王朝》,喜欢就点个关注吧,下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