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绳钓技巧网

俗语“处暑不过午”,今年是否应验?

发表时间: 2024-08-23 22:38

俗语“处暑不过午”,今年是否应验?



想要好运常伴左右?想要财神爷对你格外关照?那就赶紧关注我吧!点赞关注,开启你的幸运之旅!

烤鸭、秋老虎和消失的秋高气爽


“喂女婿啊,这鬼天气真是热得我快成烤鸭了!”电话那头,老丈人中气十足的抱怨声夹杂着电风扇呼呼的转动声,让我不禁笑出了声,这才刚过处暑没几天,按理说应该是一派秋高气爽的景象怎么老丈人还被热成这样?


我赶紧打开手机查了查天气预报,这一看不打紧,南方多地气温居然还在35度以上,有些地方甚至直逼40度!老丈人所在的广东,更是稳稳地被“烤”成了红色,看来,今年这“秋老虎”是真发威了一点面子都不给啊!


秋老虎的回马枪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凉爽的秋天就要到来,今年的处暑却像个调皮的孩子,跟我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前几天还穿着短袖短裤享受着夏日的余热,转眼间就被这突如其来的高温打了个措手不及


“秋老虎,秋老虎”,顾名思义就像一只凶猛的老虎,在秋天突然杀个回马枪,让人防不胜防,民间有句俗语叫做“处暑不过午,热到白露后”,意思就是说,如果处暑当天还很热,那么这种高温天气很可能会持续到白露之后,今年这情况可不就是应了这句老话嘛!


“锅盖”下的“蒸笼”


那么,这秋老虎究竟是怎么形成的?说白了,还得怪罪于“副热带高压”这个幕后黑手


副热带高压,简单来说,就是一大团热空气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高压系统,它就像一个巨大的锅盖,把地面上的热气死死地扣住,让热量无法散发出去,温度自然就降不下来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今年呢,这个“锅盖”的威力尤其强大,几乎覆盖了大半个中国,难怪大家都被“蒸”得难受,更糟糕的是,这个“锅盖”还特别“恋旧”,赖着不肯走,让大家迟迟等不到秋天的凉爽


民间智慧大作战


面对这来势汹汹的高温我们老百姓可不是坐以待毙的“小绵羊”,为了对抗这难熬的酷暑,大家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种避暑妙招层出不穷


空调、风扇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降温神器”,每当夜幕降临,家家户户的空调外机就开始“嗡嗡”作响,为人们送去一丝清凉,而冰镇西瓜、冰激凌、冰啤酒,也成了大家消暑解渴的最佳选择


除了这些传统的避暑方式,一些“机智”的小伙伴还开发出了“夜间模式”:白天躲在家里当“宅男宅女”,等晚上凉快些再出门活动,更有甚者,直接“搬家”到商场、超市、图书馆等有空调的地方“避难”,美其名曰“蹭凉”



图片来源于网络



高温预警:不是闹着玩的


高温天气可不是闹着玩的,持续的高温不仅会让人感到不适还会引发中暑、心脑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因此,气象部门也是操碎了心,隔三差五地发布高温预警,提醒大家注意防暑降温


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高温预警更是成了“家常便饭”,每当看到手机上那刺眼的红色预警信息人们就知道,又要开始新一轮的“抗高温”战斗了


当段子照进现实


还记得几年前那个火遍全网的段子吗?“我以为秋天就不热了结果秋天说:‘我热起来比夏天都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本以为这只是一个搞笑的段子没想到今年却变成了现实高温天气,让很多人开始怀念起以前那个“秋高气爽”的秋天


更让人担忧的是,高温天气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持续的高温少雨,导致农作物生长缓慢,甚至枯萎死亡,农民伯伯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气候变迁:节气也“失灵”了?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这是唐代诗人曹邺笔下的秋天;“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唐代诗人王勃眼中的秋天,这些曾经耳熟能详的诗句,如今读来,却让人感到一丝违和


曾几何时处暑一到,秋高气爽,天朗气清,而如今,处暑却变成了“处暑不处暑,热得直冒烟”,难道是我们的节气“失灵”了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这都是全球气候变化在“捣鬼”,近年来,全球气温不断攀升,导致气候模式发生改变,不仅传统的节气规律被打乱,很多与气候相关的传统知识也逐渐“过时”


2024年的处暑,广东、福建等地非但没有迎来预期的凉爽反而遭遇了持续高温的“烤验”,回望历史上的处暑气温记录,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不禁感叹,气候变化的速度,远超我们的想象


南北差异:同一片天空不同的“烤”验


中国地大物博,气候变化在不同地区的表现也不尽相同,虽然北方地区也受到了高温的影响但总体来说,还是比南方要凉快一些


这种南北差异,让我们对气候变化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同一片天空下,不同地区的人们,正在经历着不同的“烤”验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时俱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十八般武艺”


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除了政府层面采取措施减缓气候变化外,我们每个人也要行动起来,积极应对


比如,我们可以改变饮食习惯,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肉类,减少碳排放;我们可以选择更加环保的出行方式,多步行、骑自行车,少开车;我们还可以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等公益活动,为地球降温


传承与创新:古老智慧与现代科技的碰撞


回望历史,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意识到了气候变化的重要性,他们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节气体系,指导农业生产,顺应自然规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气候变化日益加剧的今天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经验,更要将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


关注天气预报,根据最新的气候数据调整生活和生产方式,已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


结语:与地球“握手言和”


2024年的处暑,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气候变化课,它提醒我们气候变化不是一个遥远的未来,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面对气候变化,我们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与地球“握手言和”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文传递快乐与正能量,无低俗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