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2-13 14:32
以下五种退休老人,不受社会欢迎,需要改正
退休后,老人们本应享受着悠然自得的生活,但由于某些不良行为,一部分老人却在社会上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咱也不是故意找茬,就是想聊聊这个话题,希望大家都能做个招人喜欢的老小孩。接下来,咱们就来盘一盘那些不太受社会欢迎的退休老人类型,记得啊,咱们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王大爷自从退休后,就喜欢到处逛悠,指点江山。社区的篮球场,公园的小亭子,就没有他插不上嘴的地方。“小李啊,你这篮球打得也太臭了吧!”张阿姨种的花园前,他也能站上半天,“我说老张啊,你这花种得不太行,缺乏点审美!”你说这叫啥事儿呢?人老了精力旺盛是好,可这么挑剔人家,让人心里头不舒服,那可就不好了。
俗话说得好,“不看僧面看佛面”,就算是咱们老人经验丰富,也别仗着岁数大,对人指指点点。大家都是出来图个乐呵,彼此留点余地,谁还能记恨谁呢?不如学会表扬和肯定,才能和和气气、相处融洽。
小区的刘奶奶啊,特别爱在闲暇时候聚在一起闲聊,本也不是啥大问题,但是她太爱嚼舌根了。 “我听说,张家昨天两口子吵架了,媳妇还把锅摔了!”“赵老头退休工资涨到8000啦,他怎么不拿出来说?”这事传多了,毕竟还是给人添麻烦,家丑不可外扬啊。人家挣多少工资,也跟你没关系不是?
金句里说得好啊,“舌头底下压死人”,没事不要打听那么多别人的家务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你的传话很容易成为人家关系不和的导火索。为了耳根清净,更为了人际关系和谐,老人还是应该“有福同享,有难自担”,传闲话这种活儿,还是少干为妙。
张大爷一辈子耿直,但他耿直过了头,成了倔强、没礼貌。无论是早晨买早餐还是晚饭后散步,别人和和气气和他打招呼,他总是冷若冰霜。若是有点小纠纷,更是不讲理,“你都这么大人了,和一个老人家计较什么?”真让人哭笑不得。
还有老李,逛超市看见促销打折的商品,管别人是不是在挑,拿起就往自己的袋子里塞,边塞还边说:“我可是老人了,给我留点,应该的嘛!”一副不容置疑的样子,令人不敢靠近。
都说“和气生财,以和为贵”,出来遛弯买菜的,又不是天天跟人对峙吵架,还是要和气点儿好。不懂礼貌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我们自己的生活质量,可能还会在不小心的情况下结下仇家。为自己想想,也为他人想想,哪怕真闹别扭了,学会让步,还是没错的。
小区里总是有一波老人在公园里热议一些莫名其妙的谣言,“某某草包治百病”“老年人多练爬树有益长寿”“不要和戴眼镜的人打招呼,他们是外星来的”,这都是从哪听来的说法啊?每当听这些传言,简直是又好气又好笑。
这类老人经常把手机当做唯一获取信息的工具,刷刷抖音、朋友圈就认为学到了好多东西。不仅如此,他们还得传播这些谣言,比如说朋友圈的那些保健品广告,他们说这东西效果好得很,实则买回来是一堆杂牌垃圾。要是上当就算了,但还在一旁催促亲友跟着一起买,结果只会徒增困扰。
有一句老人言很实用,“百闻不如一见,见到了不如学学真本事”。老年人的日子也应当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读书看报上网学习新知识,不要轻易被不靠谱的传言蛊惑。要不然钱被骗了是小事,把自己的身子骨也搭进去才是大事啊!
有一种老人啊,像是永远都没长大似的,走到哪里都想别人迁就自己。前阵子邻居陈阿姨去参加社区的书法班,不小心打翻了别人的墨水,反倒把责任推到年轻老师的头上:“年轻人手没轻没重的,这种事儿居然会发生在我一个老人身上,像什么话!”这种事情发生后,总感觉自己有多委屈,而不顾实际情形如何。
不仅如此,还有一种更恶劣的情况,在公共场合上也不检点自己的行为。有一天在社区活动室,一群人在那里玩扑克牌,王大爷一局下来输了急眼了,耍赖不愿意走,在那大哭大闹起来:“我一把年纪的人了,连个牌都打不过,这游戏一定有问题!”这样把局面弄得难堪不已,大伙儿只好息事宁人,最终他的小辈灰溜溜地把人领了回去。
有个俗话说得好,“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平日里别把自己当做无法无天的特殊人群,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才是生活法则。少一点戾气,多一点担当,大伙儿才能在小区里共处融洽,岂不是好?
希望每一位老年人都能拥有自己的天地,而不是成了人们畏惧、不愿靠近的麻烦精。想想小时候咱们的爸爸妈妈是咋教咱们的?仁义礼智信,是走遍天下的法则。多带点包容,多点幽默感,过得才轻松愉快嘛。共勉吧,亲爱的长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