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绳钓技巧网

猫的魔力:揭开喵星人的神秘世界

发表时间: 2018-12-01 21:06

猫的魔力:揭开喵星人的神秘世界


猫,是精神鸦片吗?

最近一篇浙大硕士论文《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除了选题角度清奇以外,文中认为吸猫是精神鸦片的观点,才真让网友吵得不可开交。

作者认为,吸猫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当代青年信仰缺失、精神空虚的时代现状。



不过,古人在猫面前,可能同样是精神空虚的。

虽然,猫科动物曾是人类祖先最大的天敌,死在它们手下的同胞不知能绕地球几圈。

但人类却依然没有长记性,反而把猫当主子般供养了起来。

或许我们换个角度想,有没有可能是猫对人类施了什么法?




在一万年前,这些四脚毛球兽就首次将可爱的魔爪伸向人类了。

2004年,考古学家在地中海塞浦路斯岛上发现了一个9500年前的墓葬坑。

坑里除了有一具成人尸体以外,竟还有一具猫咪尸体。

由于猫并非海塞浦路斯岛的土生种,因此可以肯定是人类将猫通过船运至此地的。

而且根据考证,这只猫就是专门用来陪葬的。

所以至少从那时起,人类就已经开始与喵星人生活在一起了。





那么这么多年来,人与猫这种特殊的联系是如何建立的?

事实上,猫并非驯养动物的理想物种。

人类豢养其他动物,大多有利可图,它们身上有皮毛、会产奶,还有狩猎、看守、搬运、种地等各种工作能力。

这样对比下,养猫就是最“不实惠”的了。

它们厌恶群居,喜欢独来独往,性格一点都不讨喜。如果家中门窗没关它们分分钟就离家出走,导致猫财两空。




难道仅凭可爱,喵星人就能让人类不顾一切?

人类和猫这门亲事能成,大概最需要感谢的是老鼠作红娘

大概距今一万年前开始,原始的农业就逐渐出现在了新月沃地带。

从采集经济过渡到种植经济,充足的粮食让人口激增。

但只要有粮食的地方,就必有伺机窃取人民劳动成果的啮齿类。




虽然在野外敌不过别的野生鼠类,但来到人类的地盘它们却壮大了起来。

那时候可没有老鼠药,人们根本奈何不了无孔不入的老鼠。

这些老鼠一进入؜粮仓就大肆破坏,让人类苦不堪言。

它们不仅偷粮食,更是喜欢把古人的木质家具当磨牙棒,被它们咬坏的建筑不计其数。

而最可怕的,还是老鼠身上携带的病原体。

在历史上,死于经老鼠传播的疾病的人数,就比两次世界大战的还要多。



黑死病(鼠疫)大流行几乎重置了欧洲人口


有老鼠,便是猫出现的最好时机了。

一些非洲野猫(F. lybica),就在人类聚集的地方看到了机遇。

首先,种群数量庞大的家鼠,本身就是一个大诱惑。

除此之外,城郊的垃圾堆对它们来说,也同样有无限的吸引力。

正是这两种充足的食物来源,才促使这些野猫三翻四次地徘徊在人类的地盘。




而人类也是从那时起,开始包容接纳这些野猫的。

以捕鼠能力著称的喵星人,简直就是粮仓最好的守护者。

久而久之,在新月沃地带人类就与猫就成了搭档,从此结盟。

之后,随着农业的火种从新月沃地带向外撒播。

非洲野猫的后代,也快速占据了每片新区域中对应的生态位。



现阶段的研究认为,现代家猫在所有野猫类群中仅与非洲野猫归为一祖


不得不说,猫选择了这个新生态位是充满智慧的,跟着人类它们基本不愁断粮。

所以,从一开始并非人类主动驯化猫,而是猫自愿选择了与人类共处。

只是,那时候的喵星人大多还是“自由公民”,并未完全驯服。

猫与人之间的关系,可能有些类似于现在闯入城市的干脆面。



但也就是在与猫相处的过程中,人类也愈发感受到猫的魅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猫确实蛊惑了人类。

首先,这源于喵星人被加了buff的“颜值”。

可爱也有具体的定义,圆圆的脸蛋、更短的吻部、大大的眼睛...

即便不做任何基因改良,原始的野猫也是所有可爱特质的完美组合。




这一系列外表特征像极了婴儿,所以也叫“婴儿图式”(Baby Scheme)。

它可以触发人‮类的怜幼特质,让人类忍不住母爱泛滥。

而这种怜爱,是普遍的、本能的、具有进化意义的,可促使成人对婴儿的照料。

但这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现在却被猫星人彻底利用了。

不信你可以采访一下身边的朋友,是智人幼崽可爱,还是猫可爱。




这里,还需要提到一个关于猫叫声的冷知识。

原来,猫为了自己的铲屎官,还形成了一套用“喵”组成的独特语言体系。

喵叫,虽然是猫与生俱来的能力,但却不是它们与同类交流的工具。

猫本身就是种非常安静的动物。

通常需要几百个小时,研究人员才能观测到野生种群中喵星人的一声喵叫。




然而在家养宠物猫中,我们听到喵喵叫的频率却非常高。

研究认为,猫会根据自己主人的反应,摸索开发出一套独特的“喵语”。

每一声喵叫,都是喵星人在与铲屎官互动的过程中习得的,就是为了获得关注,与主人沟通。




2003年康奈尔⁦的一项研究就证明了此事。

研究员录下了12只不同猫的叫声,然而只有它的猫主人能认得并听懂这些叫声的含义。

这完全就是喵咪与铲屎官之间的“暗号”,换个人或换只猫都可能发生“鸡同鸭讲”的事故。



除此之外,家猫的叫声中还含有一种特殊的频率,这是大多数猫科动物没有的。

而这种叫声的频率,与人类的婴儿的哭声就非常相似,同样能激起人类的保护欲。

所以说,喵咪是把婴儿的啼哭声模仿的惟妙惟肖。

人类听到这种叫声后会变得坐立难安,恨不得将它们捧在手心,日夜呵护。




从这种种行为看来,猫确实利用我们的怜幼天性。

它们诡计多端,占据了我们原本应该花在自己后代身上的时间、精力以及其他资源。

而这第一批受蛊惑的人类,很可能就是三千多年前的古埃及人。

考古证据显示,古埃及人‪首次有目的地培育家猫。

从那时起,野生或半驯服的猫才开始住进人类的家庭。



公元前1500年左右埃及壁画中一只在女人椅位下吃鱼的猫

古埃及人对猫的宠溺,让现今所有“猫奴”都自叹不如。

那时候猫已经跃居神位,成为猫神“贝斯特”(Bastet)

在埃及,杀猫的人甚至是要被处以死刑的。

我们都知道在古埃及只有具备经济实力的主人,才能制作木乃伊。

考古⁤学家,就曾在尼罗河畔找到了30万具猫木乃伊。

而且,这些猫木乃伊旁‭,还会放上一些鱼形玩具‪作陪葬,无比风光。




之后,虽然古埃及文明灭亡了,但它们的遗产——乖巧的猫咪却遍布全球。

所以说在猫的驯化史上,古埃及人真是做了一件大事。

从埃及出口的喵星人,开始踏入遍布欧洲。

而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开启,喵星人也被带上了甲板,顺势占领全球。


几个世纪以来,猫已经是航海文化的精髓。

除了为水手们排解寂寞外,最重要的还是猫能够控制老鼠。

要知道,老鼠在船上的危害可不小,偷粮食不说还容易咬坏绳索、木制品与电缆等,后患无穷。

即便是现在,西方许多迷信的老水手依然会因为一艘船没有猫而不愿意远航。




这时候回过头看一下你就会发现,猫星人与人类的发迹史是吻合的。

从农耕文明到大航海时代,家猫也实现了“全球化”。

人类征服世界,而猫凭借征服人类来征服世界。

但即便是与人类日夜相处,猫却几乎从未放下高贵的身段。

比起点头哈腰汪星人来说,傲娇的猫怎么看都不像被驯化过的物种。



左边是现代宠物猫,右为非洲野猫

而从遗传学的角度上看,家猫与野猫的相似程度,也大于狗和狼的相似程度。

这时对比一下汪星人就一目了然了,狗的外形与性格是天差地别。

美国养狗俱乐部记录在案的狗就有190种,而世界犬业联盟记录的犬种就更多了,达340种。

在长达两万年的狗驯化史中,人们会给狗分配高度专业的工作,所以定向育种使狗的外形高度分化。



世界上体型最大的犬种为大丹犬,最小的则为吉娃娃

反观家猫,差别就没有那么大了。

根据美国爱猫者协会的记录,目前美国只有42种猫。

与工作犬不同,人类几乎对猫没有什么期待,无非就是让它陪伴人类与抓老鼠。

它们用自己原来的外形,就已能完全胜任这些任务。

所以人类,也就不那么热衷于改造它们的身体。

即便是大规模养猫的古埃及,也没有特意去选择拥有特殊形状的猫咪。


现代家猫؜的猫色和其他变异性状,主要都是基因漂变*造成的。

柯拉特猫、暹罗猫、缅甸猫和其他天然种等,都是由基因漂变诞生的。

直到近现代,人类才真正开始对猫进行家猫新品种的培育。

或许真正的驯化,现在才刚刚开始。

*注:基因漂变产生的性状既没有利,也没有害,因此可以被保留下来成为种群的固定特征。




而一旦将猫星人放归野外,它们很快就会退化回野猫的样子,捕猎能力依然强悍。

这就犹如放虎归山,杀伤力依然不小。

时至今日,相当大一部的家猫还是“自由公民”,不依靠人类豢养依然能开枝散叶。

回到野外,这些天生的杀手本性就会显露出来。

作为哺乳类中最专业的猎食者之一,流浪猫对当地某些野生小动物简直就是灭顶之灾。




2017年的一项研究发现,猫已经至少造成了63个物种灭绝。

而据美国鸟类保护协会估计,全美国每年大约有5亿只鸟被猫所捕杀。

从全球范围来看,每年大约有14亿至37只鸟类因猫的扑杀死亡。

所以猫,也成了仅次于栖息地破坏的“二号鸟类杀手”。

遗弃宠物猫,受害的可能还是其他小动物。




千万年来,猫费尽了心思变成了最讨人类喜爱的模样。

到我们这一代,猫已经全然不用取悦于人了。

它们只需坐在那喵两声,就会有人对它点头哈⁧腰,俯首称臣。

即便告诉了你这都是喵星人的阴谋,人类依然愿意执迷不悔。

*参考资料

德里斯科尔 克拉顿-布罗克等.家猫是如何起源和“驯化”的.环球科学.2009

Vigne J D, Guilaine J, Debue K, et al. Early taming of the cat in Cyprus[J]. Science, 2004.

Kurushima J D, Ikram S, Knudsen J, et al. Cats of the pharaohs: genetic comparison of Egyptian cat mummies to their feline contemporaries[J].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2012.

Nicastro, Nicholas. Perceptual and Acoustic Evidence for Species-Level Differences in Meow Vocalizations by Domestic Cats (Felis catus} and African Wild Cats (Felis silvestris lybica).Journal of Comparative Psychology.2004.

Scott R. Loss and Peter P. Marra.Population impacts of free‐ranging domestic cats on mainland vertebrates[J].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2017.10.12